她是《西游记》剧组里最贵的演员,演了三分钟却差点烧光了剧组的预算,谁能想到她根本没有台词?没有主角的戏份,甚至连对白都没有,她的角色只有三个镜头,却成为了无数观众心中的“白月光”。
她叫马兰,23岁那年,她受邀出演了《西游记》里唐僧的母亲——殷温娇。尽管没有一句对白,她的出场美得仿佛从唐代仕女图中走出来。那一年,1984年,《西游记》剧组穷得叮当响,六小龄童为了主角角色拍了六年,片酬才两千块,而马兰却被飞专机接来,只为拍摄那三分钟的戏。
别说这剧组穷得让演员们连盒饭都得分着吃,居然还敢用飞机接人——这也太大胆了。
当时,《西游记》剧组正好在云南拍摄“陈光蕊赴任遇灾”那一集,到了“绣楼抛绣球”的部分,却怎么也找不到合适的演员。导演杨洁气得差点跳脚:“全国这么多美女,怎么就找不出一个能演‘唐僧妈’的?”
她的要求特别高:这个角色必须要像古代宰相的千金,既贵气又柔情,端庄却充满宿命感,气质得明艳动人。那个时候全国的艺校都已经被翻烂了,居然没有合适的演员,直到有个名字被提起——马兰,安徽黄梅戏剧院的马兰。
展开剩余78%马兰在23岁那年,凭借《女驸马》《龙女》在戏曲圈声名鹊起,早就被誉为黄梅戏的第一美人。她的古典韵味和出色演技,成了审美教科书。杨洁一眼看中她,可问题来了:马兰当时正在合肥剧团巡演,档期紧得和春晚似的,根本不可能请动她。
于是杨洁做了一个超豪横的决定——飞专机接人!
《西游记》剧组这么拮据,居然能请马兰飞来拍戏,这决策简直大胆得让人咋舌!飞机一落地,马兰就直接进了化妆间,化妆、试装、拍戏,一天都没用完。
她连剧本都没来得及翻看,甚至没排练。可那一场戏,她一次都没NG。
她身着唐代婚服,从绣楼抛绣球到江边含泪弃子,整个表演干净利落,气质沉稳,眼神中带着让人心疼的无奈和痛楚。她的一举一动,都震撼了观众,尤其是在弃子的镜头里,她手指一颤、肩膀微微一抖,竟然让全场鸦雀无声。她眼中没有泪水,却让人听见心碎的声音。
不说一句话,却比千言万语更让人感动。
许多人以为她的表演很顺利,是因为她信心十足,但其实,她一开始是拒绝的。2018年,她在《可凡倾听》节目中回忆道:“就那几分钟的戏,我怕演不出人物的层次,怕显得太表面,没深度。”可是杨洁说了一句话让她豁然开朗:“观众会记住你的眼睛。”
在那个没有美颜滤镜和AI补帧的年代,靠眼神记住一个演员,才是真正的美。
《西游记》剧组请马兰来,值吗?这三分钟的戏,剧组用了17分钟胶片,甚至保留了多个马兰即兴演出的版本。三十多年过去,当这段戏被4K修复上线后,弹幕评论已经爆满:“她眼神里的那一瞬,我懂了。”“没想到一个无声的角色竟然让我哭了。”“拜托如今的剧组,不要再靠台词喊情绪了!”
对于很多90后、00后的观众来说,第一次看《西游记》,他们记住的不是孙悟空的神通广大,也不是妖怪的变身,而是那位穿红衣的女人,站在江边,低头看着孩子的瞬间——那一刻,她的眼神带着一封古老的母爱遗书,缓缓飘向远方。
马兰外表雍容华贵,但骨子里却是个拼命三郎。她从不挑剧本,甚至曾在《女驸马》中穿男装演出,在《红楼梦》里演过癫痫患者香菱,甚至有次在拍农妇戏时,她抱着30斤重的麻袋走了好几步,硬是咬牙演完,连一句抱怨都没有。
她常说:“再娇贵,也不能让观众觉得我在偷懒。”
跟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一到乡村就要替身的流量小花们。她们化妆两个小时,演戏三分钟,收工九个小时,结果镜头里连马都尴尬。而马兰,用的是身体去表达情感,这样的演员,今天的影视圈早已非常稀少。
有人说章子怡,为了拍好哭戏,自己泡眼睛;有人说周迅,在《如懿传》里快50岁时,还是亲自跳冰湖,而不是用替身。但像马兰这样通过身体写诗的无声表演,真的太少了。
现在的影视圈更依赖台词、情绪和特效,生怕观众不理解演员的痛苦,甚至要加字幕告诉观众:“她哭了”。然而,马兰的美,正是在她无声的表演中,我们却全都明白。
她那种留白式的克制,成了如今影视行业的奢侈品。
要知道,一部剧能火,除了打斗和怪物,关键还是那个穿红衣的女人,站在溶洞中,低头看着孩子,眼神里带着春风秋水和不舍的告别。她用三分钟的演技,赢得了一代人的记忆。
这,才是真正的演技。
发布于:山东省金多多配资-配资炒股利息-网上实盘合法配资平台公布-浙江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